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九三阅兵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与深度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资料来源:      点击数:次    【字体:

打印分享到: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9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大会。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根本路径。在变乱交织的国际格局与日益复杂的全球性挑战面前,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国际社会团结协作。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历史功绩正日益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与敬佩。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秩序深刻重塑的当下,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抗战胜利具有重大国际意义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80年后,中国以一场隆重集会,同全世界一道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具有何种历史意义,产生哪些影响?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巴西研究中心主任施若杰(José Medeiros da Silva)表示,抗战胜利具有两层深远意涵。其一,中华民族经历了战争的风雨洗礼,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团结,增强了民族自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深刻塑造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本格局。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国际经济与亚洲研究学院荣誉教授、澳大利亚联邦人文学院院士、汉学家马克林(Colin Mackerras)表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使这场伟大胜利更具有重大国际意义。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80年前,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为世界赢得了宝贵和平。唯有完整、客观、全面地认识并铭记这段历史,坚持和弘扬正确二战史观,才能真正懂得和平来之不易,进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伊沃娜·拉杰瓦茨(Ivona Ladje-vac)向记者表示,西方学术界存在历史修正主义与虚无主义倾向,助长了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破坏了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国际社会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和坚决避免。

“若忽视中国抗战的牺牲与贡献,我们只能得到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碎片化理解。这场胜利并非某一国或某一地区的功绩,而是一场真正席卷全球、凝聚了多国人民共同奋斗的伟大抗争。” 谈及此,拉杰瓦茨表示,围绕中国人民顽强抵抗开展研讨交流,对于理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真相不可或缺。

马克林认为,西方史学界与舆论界严重低估甚至忽视了东方主战场在二战中的巨大贡献。此类偏见不仅导致许多人对二战历史产生严重误解,也不利于国际社会积极地看待中国在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中的角色和责任。“有确凿史料证明,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起点远早于欧洲战场。日本早在1931年就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法西斯所犯下的侵略罪行在西方主流历史书写和集体记忆中长期未得到充分呈现。”

近年来,随着多国史料的公开与学术研究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以更全面、客观的视角,重新评估并公正书写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地位与重要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的

广度与深度令人惊叹



拉杰瓦茨告诉记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全面、清晰且多维度地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卓越成果和科技创新“硬实力”。她表示,此次阅兵实现多个“首次”,集中展示了中国在军事技术领域的跨越式进步、战略纵深的持续拓展以及日益强大的自主研发与生产实力。

“世界清晰感受到中国捍卫国家安全的坚定决心,以及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贯立场。国际社会也再次见证:中国不仅是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决守护者,更是全球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建设者。” 拉杰瓦茨表示,正因如此,新时代中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既是应对复杂国际安全形势的战略必需,也深刻反映出中国致力于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世界的长远愿景。

施若杰告诉记者,“此次阅兵不仅是对当年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英勇奋战、为缔造和平繁荣世界而献出生命的英烈们最崇高的致敬,也是在唤醒人类共同珍贵记忆,捍卫历史真相与正义,呼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同直面当今时代的全球性挑战;同时,也是中国向世界重申其对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承诺的庄重仪式”。

谈及中国式现代化的亮眼成果,马克林感慨道:“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与深度确实令人惊叹。这一进程不仅覆盖了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制造和数字经济等多个维度,更在社会治理、绿色发展等领域展现出系统性变革。现代化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核心驱动力之一在于科技水平的飞跃。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创新机制,正在多个关键科技领域迎头赶上,甚至在若干前沿方向实现反超和领先。”

施若杰对此深表赞同,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本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众多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的和平崛起历程,彰显出以对话合作取代一切霸权思维的重要性,唯有尊重文明多样性、寻求共同繁荣,才能真正高擎希望之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守望全人类共同利益和长远发展



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在这寓意收获的季节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迎来了众多国际贵宾,呈现出级别高、代表性强、参与面广的显著特点。

施若杰表示,如此多的国际政要出席纪念大会,一方面,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的历史性贡献的广泛认可;另一方面,这也是对中国在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包容的国际秩序中所展现的领导力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肯定。通过将当前立场与历史脉络相衔接,中国不仅展现出知行合一的大国担当,也体现出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些都是赢得国际信任与尊重的核心要素。

拉杰瓦茨告诉记者,外宾们的出席再次印证了一个历史结论: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广泛的国际合作是彻底击败法西斯主义的决定性力量。

“今天,一些西方国家仍然沿用上个世纪的国际关系和权力结构观念审视中国,忽视中国的发展实际和国际地位,显然已与当今现实格格不入。”马克林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亦是一场外交盛会,彰显中国的大国风范。在马克林看来,中国摒弃霸权主义与集团对抗,反对任何排他性、压制性的边缘化行径,主张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愿同世界各国构筑一个安全、稳定与和平的世界,这正是各国人民追求并实现幸福美好生活的根本前提。”马克林总结道。


上一条:水利部发布5项水利行业标准

下一条:王沪宁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